The most important and shocking climate stories of 2024
2024年重要且震驚全球的氣候故事
2024年極端天氣事件頻傳,成為全球氣候危機加劇的鮮明標誌。氣候科學家一再警告各國決策者:若不立即大幅減少碳排放,地球將進入一個更加失控的暖化階段,引發無法預測的氣候混亂。然而,2024年也不全然是悲觀的消息,科學家提出了一些緩解氣候變遷的創新策略,希望能夠阻止最嚴重的後果。2024年既是氣候變遷危機加劇的一年,也是人類在科學創新與全球合作中尋找解方的重要時刻。
AI發現氣候變遷使地球自轉變慢,並引發軸心偏移:2024年夏天,研究人員透過AI數據分析發現,氣候變遷正改變地球自轉速度,使白晝略微延長。極地冰層融化使大量水流入海洋,特別聚集於赤道區域,導致減緩自轉速度,並引發磁極偏移與軸心擺動。雖可透過負閏秒調整時間,但若影響加劇,可能干擾太空旅行與電子設備時間系統。這一發現突顯氣候變遷對地球基本物理運作的深遠影響,科學家呼籲必須加速應對。
地球連續13個月超過1.5°C升溫臨界點:根據2024年7月的分析,自2023年6月起,全球氣溫連續13個月超過工業革命前平均氣溫1.5°C。每個月都創下新高,13個月的平均溫度比工業時代高出1.64°C。 這一趨勢顯示全球暖化正在加速,未來將面臨更頻繁且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科學家警告,若不立即減少碳排放,氣候系統可能邁向不可逆的災難性變化。
科學家發現意想不到的全球變暖新來源:2024年5月研究指出,航運業減少硫氧化物排放,意外加劇全球暖化並導致海洋溫度創新高。自2020年起,航運法規削減了80%的二氧化硫排放,雖改善了空氣品質,但減少的硫化物微粒無法再將陽光反射回太空,失去了部分冷卻效果。這一發現揭示了氣候系統的複雜性,顯示即使是善意的環保政策,有時也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因此,未來在制定環保法規時,必須更全面地考量其潛在的連鎖效應,以確保政策既能改善空氣品質,又不會意外加劇全球變暖。
研究指出地球可能在2030年達到2°C升溫,掀起爭議:2024年2月,一項研究指出,地球可能在2030年達到比工業革命前高出2°C,比先前預期早至少十年。該研究透過分析加勒比海硬海綿骨骼推測全球氣溫變化趨勢,但遭到科學家質疑,認為區域數據難以代表全球趨勢。 儘管結論存在爭議,但科學家一致認為,若各國無法迅速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地球終將邁向2°C升溫臨界點。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全球減排行動刻不容緩。
科學家警告,大西洋環流可能在本世紀崩潰:2024年,科學家警告大西洋環流(AMOC)可能在本世紀末崩潰,導致北半球、亞馬遜雨林與熱帶季風區陷入氣候混亂。AMOC負責將熱量傳送至北半球,並維持歐洲溫和氣候與海洋生態系統穩定。 北極冰蓋融化使北大西洋海水鹽度下降,阻礙了海水下沉並推動AMOC回流至南半球的動力,導致北歐可能出現顯著降溫。 儘管早期認為AMOC崩潰機率低,但科學家如今認為這已不再是低概率事件,並敦促各國立即減少碳排放,以避免全球邁向不可逆轉的氣候危機。
2024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量達到41.2億噸,較2023年增加0.8%,且排放尚未達到峰值。科學家預測,未來六年內全球升溫超過1.5°C的機率高達50%。 要避免氣候系統邁向不可逆的災難性階段,各國必須立即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速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標實現,以阻止氣候危機進一步惡化。
南極冰層出現「穩態轉變」,或達不可逆臨界點:科學家擔憂南極可能已進入「穩態轉變」,這種變化可能無法逆轉。其後果包括帝王企鵝幼雛大量死亡、熱浪破壞冰層穩定,並加劇海平面上升及極端天氣。 專家警告,若不立即減少碳排放,全球將面臨無法挽回的氣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