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通訊》第十期

  自國教署110年5月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實施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要點」,啟動了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的整合與發展以來,歷經了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執行「109-110年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整合與發展計畫」、「111年度普及戶外教育計畫」,與目前的「112年度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整合發展暨普及化計畫」,旨在進行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的整合發展及規劃。  
  本期主題為「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的場域運用」;整合資源發展系統性的有感戶外教育課程、互信共榮創造學校品牌與產業的優勢效益、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營造特色亮點行銷推廣。張錦霞校長〈社區永續發展的海洋教育課程實踐:課程結合場域的實務運用〉以野柳國小為例;其校面臨野柳漁港、野柳地質公園,富涵漁村人文,能接觸海洋文化、科技、永續、休閒、社會等情境探索學習、人力組織與海洋景觀連結的資源,萬里區學校策略聯盟多元教育資源,使孩子能多元體驗探索、專家學者進駐,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營造特色亮點行銷推廣。邱瑞焜助理研究員〈博物館:推動戶外與海洋教育的好幫手〉,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為例,進行海洋社會、文化、科技、永續資源整合。單靠學校發展戶外教育有很多阻礙,博物館可以成為資源整合的單位,其角色可以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而成為良好的協力機構。活動報導〈連江縣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學習路線試行〉則前往東引體驗擺暝五感踏查路線,沿著東引擺暝祭的路線,認識在白馬尊王出巡的祭典中,學生們透過參與祭典,建立對於家鄉的認同,北區學習路線編纂委員在試行結束時,也提出對於路線的回饋,包含融入繞境路線之中所見的生物與地景,讓路線在節慶以外的時間,也能凸顯東引的特色。整個活動行程得到了豐富的課程體驗,以及對於地方資源運用的認識。透過本期,我們期待看到孩子的在地教育價值性、文化性、創意特殊性、市場競爭性、永續發展性,資源整合讓孩子的學習更為完整而多元學習視角。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