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通訊》第十七期

本文聚焦於如何發展素養導向的在地化戶外與海洋教育課程,並從教學策略、課程內涵及發展流程三方面,分享了具體的實踐經驗。

1.教學策略 —「四導」模式:以臺北市「海關博物館」為例 ,提出「教導、指導、引導、自導」的四層次教學策略 。此模式讓教師能彈性設計從教師主導的解說(教導),到學生分組完成任務(指導),乃至師生共定目標(引導),最終由學生完全自主探索(自導)的多元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2.課程內涵 — 專家與在地結合:強調最能感動人的在地課程,是「專家學者的理論」與「在地耆老的生活智慧」的結合 。例如,解說綠石槽時,除了藻類生態的專業知識,更應融入海女採集海菜的生命故事,讓學習充滿情感與溫度 。

3.發展流程 — 系統性規劃:以臺北市「小油坑溫泉旅程」為例 ,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在地學習點開發流程,包括:盤點在地資源、擬定主題、教學設計、邀集團隊、實作體驗、課程行銷及反思策進等步驟 。

總結而言,成功的在地化課程需結合彈性的教學策略、有溫度的在地故事與系統性的規劃流程。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