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致敬 海大今年授證國中小海洋教育基地16所
文/沈政翰 計畫專員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於109年起在全國各縣市成立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簡稱海洋教育基地),將海洋教育落實於課程、教學、師資,建立永續推展海洋教育之機制。今(111)年甄選出16所海洋教育基地分,包含去年度執行成果良好的學校,如臺東縣長濱國中透過格陵蘭蒙皮舟模型船的製作及實際下水操控,讓學生能瞭解船體結構與功能,並學習獨木舟之基本操控技巧;宜蘭縣大溪國小研發課程模組讓育英國小學生體驗,觀察海浪並學習衝浪基本技巧,一同親近海洋。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張正杰指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提升海洋素養為前提,結合新課綱理念,來發展更具整體性與前瞻性的海洋教育,因應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所強調的海洋體驗教學,今年延續110年「研發推廣課程模組類」與「提供海洋體驗課程類」兩種功能性基地學校之發展與運作,各海洋教育基地研發之海洋教育課程模組將以海洋主題貫穿,並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教學設計中。設計完成之海洋教育課程模組在經專家審查後,將公告於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網站,可供全國各縣市學校下載運用,以達到推廣海洋教育之目標。
除每年邀請專家學者透過課程理念、設計構想與相關經歷評選海洋教育基地,也定期開設海洋教育基地與諮詢委員的共識會議,今年度16所海洋教育基地,分布北、中、南、東及離島等不同地區,總計有11所國小與5所國中,包括:基隆市港西國小、新北市中港國小、野柳國小、石門國小、石門實驗國中、臺北市龍門國中、新竹縣竹北國中、新竹市光武國中、彰化縣漢寶國小、臺南市億載國小-漁光分校、高雄市蚵寮國小、宜蘭縣大溪國小、育英國小、南安國小、臺東縣長濱國中、金門縣金湖國小,這些學校將運用食魚教育、減塑行動、鯖魚與烏魚文化習俗、獨木舟、衝浪與SUP體驗、社區走讀、養殖實作、淨灘活動、海洋議題融入表演藝術以及海岸地形踏查等課程設計等具有在地特色的主題設計課程,提升學生的海洋素養,達到親海、知海、愛海之海洋教育目標,部分學校也延續110年之課程主軸,持續推動海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