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111年教育部國教署海洋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與諮詢委員共識會議

文/沈政翰 計畫專員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提升海洋素養為前提,結合新課綱理念,來發展更具整體性與前瞻性的海洋教育,自109年開始辦理「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計畫」,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在全國各縣市成立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以下簡稱海洋教育基地),將海洋教育落實於課程、教學、師資,建立永續推展海洋教育之機制。今(111)年度甄選16所海洋教育基地,於4月27日舉辦「111年教育部國教署海洋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與諮詢委員-共識會議」;雖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改採用視訊方式進行,不過各海洋教育基地師長們與諮詢委員們仍踴躍參與。

中心主任張正杰表示,為因應「向海致敬」政策所強調之海洋體驗教學,今(111)年延續110年「研發推廣課程模組類」與「提供海洋體驗課程類」兩種功能性基地學校之發展與運作,各海洋教育基地研發之海洋教育課程模組將擇一海洋主題來貫穿,並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教學設計中,未來經專家審查後,將公告於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網站,可供全國各縣市學校下載運用,進而達到海洋教育推廣之目標。

111年度參與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的學校分布北、中、南、東及離島等不同地區,共有11所國小與5所國中,包括:基隆市港西國小、新北市中港國小、野柳國小、石門國小、石門實驗國中、臺北市龍門國中、新竹縣竹北國中、新竹市光武國中、彰化縣漢寶國小、臺南市億載國小-漁光分校、高雄市蚵寮國小、宜蘭縣大溪國小、育英國小、南安國小、臺東縣長濱國中、金門縣金湖國小。

瀏覽數: